工作动态

一名图书馆员参加云南省古籍、文物保护传拓培训学习有感

来源:腾冲图书馆 发布时间:2023-08-30 阅读次数:0


清秋八月,有幸参加了云南省图书馆、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,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修复传拓研习馆(简称“研习馆”)承办的“云南省第三期古籍、文物保护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培训班”学习。为期6天的培训,原来还感觉时间不算短,实则过得挺快,在这6天中,我们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都被填得“满满当当”,老师教授得专业、细致,我们也学得刻苦、认真。


放学后,本以为会回酒店休息,但每个学员对练习技艺的执着,似乎都像干涸的海绵,迫切吸收着水分一样,不愿浪费一点时间,整天都在教室不停地反复练习,真正贯彻了张衡老师“学习传拓技艺就是在不停试错纠错的过程”。

为了学好最基本的上纸技术,我们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来练习,然后才开始上墨,在老师的精心指导、传授下,我们的进步日渐突显,有时自己都会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动到。

呈贡冰心旧居的户外实践,让我们进一步丰富了传拓的实操技能,也一同经历了不断发现、不断收获的过程。那天,说实话,挺累,但大家都坚持了下来,非常充实,用一句话来说就是“累并快乐着”,这是一种收获的喜悦。

培训期间无论是平面石刻、还是浅浮雕石刻、钱币我都一一做了实践,并从中体会了传拓的一些技法,遇到的问题也得到了老师耐心、专业的讲解,关键的知识点和重要步骤也得到了巩固。

在拓裱环节,杨利群老师展示了国家级大师的风范,流露出的是专业技能的自信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魅力,我也在笨拙的操作过程中粗浅地体验了一下拓裱技艺的方法。

张衡老师提出的“万物可拓”的理念,更是为我们基层图书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,提供了无限可能的启示。

传拓技艺经过历史积淀,并不间断地传承下来,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,使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自然物、书法造诣、艺术审美、精神追求,都得以体现,并传递给我们。

这些传统技艺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,使其枝繁叶茂,我们需要有更多像杨利群老师、张衡老师这样为之坚守,并默默伏案工作、苦心钻研一生的专家、学者,他们是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的师者。学习他们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担当;学习他们心中所怀的这份民族情怀......

我想,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,也是我们应该为其努力的方向,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图书馆将依托目前搭建的传统文化活动平台,不断充实活动内容、拓展活动形式、丰富文化内涵。


文、图:李叶